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议事规则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22 14:33:00  浏览:9776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议事规则

重庆市人大常委会


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议事规则
重庆市人大常委会


(1997年7月17日重庆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 1997年7月17日公布 1997年8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以下简称市人大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规范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议事的行为,提高议事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等有关法律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
定本规则。
第二条 本规则所称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是指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和委员。
第三条 市人大常委会审议议案、决定问题,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第四条 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应当维护宪法、法律的尊严,维护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密切联系市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及时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第五条 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在会议上的发言和表决、列席会议的人大代表的发言,不受法律追究。

第二章 会议的召开
第六条 市人大常委会会议,每两个月至少举行一次;有特殊需要的时候,可以临时召集会议。
市人大常委会会议由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召集。主任因特殊情况不能召集时,可以书面形式委托副主任召集。
第七条 市人大常委会会议的开会日期由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决定;会议议程草案,由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拟定,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全体会议决定。
市人大常委会会议期间,需要临时调整会议议程,由主任会议提请常委会全体会议决定。
第八条 召集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应在会议举行20日前,将会议通知寄发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列席人员。准备提交会议审议的主要文件应于会议举行10日前寄发。
临时召集的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可以临时通知。
第九条 市人大常委会举行会议的时候,常委会组成人员必须按时出席。因病、因事不能出席的,须在会前以书面形式通过常委会办公厅向会议召集人请假。
第十条 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必须有常委会全体组成人员的过半数出席,才能举行。
第十一条 市人大常委会举行会议时,市人民政府、市高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的负责人应列席会议。根据需要,可以通知有关部门负责人列席会议。
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市人大各专门委员会中不是常委会组成人员的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机构负责人列席市人大常委会会议。
根据需要,市人大常委会可以邀请部分在本市的全国人大代表和市人大代表及有关区、县(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或副主任一人列席会议。
列席人员有发言权,没有表决权。
第十二条 市人大常委会举行会议的时候,先通过会议议程,然后按通过的议程逐项进行。
第十三条 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以常委会组成人员全体会议形式举行,根据需要,可以进行分组或联组审议。
第十四条 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议案和工作报告的时候,应当通知有关方面负责人到会。有关方面负责人必须到会听取意见,回答询问。

第三章 议案的提出和审议
第十五条 需要作为议题提交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和决定的本行政区域的重大事项如下:
(一)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的遵守和贯彻执行情况;
(二)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的贯彻执行情况;
(三)地方性法规的制定;
(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本级财政预算的执行情况及其部份变更;
(五)三峡库区移民、扶贫开发和振兴老工业基地的重大事项;
(六)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环境与资源保护的重大事项;
(七)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及人口问题的重大事项;
(八)民族、宗教、民政、侨务、台务工作的重大事项;
(九)社会稳定和治安工作的重大事项;
(十)与外国城市缔结友好城市关系以及重大外事活动;
(十一)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重大事项;
(十二)授予地方荣誉称号;
(十三)人事任免事项;
(十四)依法决定撤销有关人员的职务;
(十五)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换届选举工作中的重大事项及补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出缺的代表和罢免个别代表;
(十六)依法决定是否许可逮捕或者刑事审判涉嫌刑事犯罪的市人大代表,是否许可对涉嫌犯罪的市人大代表采取法律规定的其他限制人身自由的措施;
(十七)撤销市人民政府不适当的决定、命令和规章,撤销区、县(市)人大及其常委会不适当的决议、决定;
(十八)市人民代表大会授权审议、决定的事项和常委会认为需要审议、决定的其他重大事项。
第十六条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可以向常委会提出属于市人大常委会职权范围内的议案,由常委会会议审议。
市人民政府、市高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市人大各专门委员会,可以向市人大常委会提出属于常委会职权范围内的议案,由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决定提请常委会会议审议或者先交市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审议,提出报告,再决定提请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
第十七条 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五人以上联名,可以向常委会提出属于市人大常委会职权范围内的议案,由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决定是否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或者先交有关专门委员会审议,提出报告,再决定是否提请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
不提请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的,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应向市人大常委会会议报告,并向提案人说明。
第十八条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根据工作需要,可以委托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机构拟订议案草案,并向常委会会议作说明。
第十九条 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的议案,提案人应在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举行的20日前提出,并提供有关资料。
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的地方性法规议案,应当在常委会会议举行的30日前提出,并应提供相应的法规草案。
第二十条 向市人大常委会提出的任免案,提请任免的机关应当书面介绍被任免人的基本情况。
市人大常委会认为必要时,被任免人应到会回答询问。
第二十一条 向市人大常委会提出撤销有关人员职务的议案,提案人应当提出撤销职务的理由和事实依据。
第二十二条 向市人大常委会提出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个别代表的罢免案,由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决定提请常委会会议审议,或者先交常委会有关工作机构调查并提出报告,再决定提请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
被提出罢免的代表,可以到会申诉或者书面提出申诉意见。
第二十三条 列入市人大常委会会议议程的议案,在交付表决前,提案人要求撤回的,经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同意,对该议案的审议即行终止。
第二十四条 列入市人大常委会议程的议案,在审议中有重大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的,经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提出,并经全体会议同意,可以暂不交付表决,交市人大专门委员会进一步审议,提出审议报告。
第二十五条 市人大常委会认为必要的时候,可以组织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并根据调查委员会的报告,提出审议结果的意见或作出相应的决议、决定。
与被调查的问题有利害关系的人员,不能作为该特定调查委员会的成员。

第四章 听取和审议工作报告
第二十六条 市人大常委会全体会议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及其组成部门、市高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向市人大常委会提出的工作报告。
市人民政府及其组成部门向市人大常委会提出的工作报告,应经市人民政府市长或副市长签署,由市长、副市长或市人民政府委托的部门正职负责人到会作报告。
市高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向市人大常委会提出的工作报告,应经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签署,由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或其委托的副院长、副检察长到会作报告。
第二十七条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可以决定先将工作报告交市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审议,提出意见,然后提请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
第二十八条 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工作报告后,认为必要的,可以对工作报告作决议,不作决议的,由常委会工作机构将审议的意见归纳成书面材料,经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同意后转交有关单位办理,有关单位必须在三个月内将办理情况向市人大常委会作出书面报告;因特殊情况需延
长办理时间的,必须作出说明,且办理时间不得超过6个月。

第五章 质 询
第二十九条 在市人大常委会会议期间,常委会组成人员五人以上联名,可以向常委会书面提出对市人民政府及其组成部门、市高级人民法院和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及其分院的质询案。
第三十条 质询案必须写明质询对象、内容。质询内容必须是被质询机关职权范围内的问题。
第三十一条 质询案由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决定交被质询机关答复,或者先交市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审议,提出意见,再决定交受质询机关答复。
第三十二条 质询案由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决定,由受质询机关的负责人在常委会会议上或市人大有关的专门委员会会议上口头答复,或者由被质询机关书面答复。
质询案在有关委员会上答复的,该委员会应当向市人大常委会或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提出报告;以书面答复的,应当由受质询机关主要负责人签署,并印发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市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
市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审议质询案和听取受质询机关的答复时,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可以出席会议,发表意见。
第三十三条 市人大常委会多数组成人员对质询答复不满意的,可以提出由受质询机关作进一步答复的意见,由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决定是否交受质询机关再作答复。
第三十四条 质询案在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决定交受质询机关答复前,提案人要求撤回的,该质询即行终止。
第三十五条 质询案的办理结果应予公布。

第六章 发言和表决
第三十六条 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列席会议人员,在常委会会议上的发言应当围绕审议的议题进行。在全体会议上对同一议题可以发言两次,第一次发言不得超过15分钟,第二次发言不得超过10分钟。
第三十七条 市人大常委会表决议案,采用无记名投票、举手或其他方式。
第三十八条 交付表决的议案,有修正案的,先表决修正案。
第三十九条 表决议案由市人大常委会全体组成人员的过半数通过。
表决结果由会议主持人当场宣布。
第四十条 市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决议、决定和地方性法规,由市人大常委会在市人大常委会公报上发布,并在《重庆日报》上公布。

第七章 附 则
第四十一条 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上的发言,由工作人员记录并存档。每次常委会会议情况写成会议纪要,由秘书长签发。
第四十二条 本规则由市人大常委会负责解释。
第四十三条 本规则自1997年8月1日起施行。



1997年7月17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泸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泸州市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方案及配套办法的通知

四川省泸州市人民政府


泸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泸州市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方案及配套办法的通知

泸市府发〔2001〕173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级各部门,市属及驻泸企事业单位:
  《泸州市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促进住宅建设发展的实施方案》及配套办法已经四川省人民 政府川府函〔2000〕231号批复,现印发你们,请认真组织贯彻实施。各县区人民政府应 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报市政府审查并经省政府批准后实施。

                   二○○一年十二月十九日
 

泸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促进住宅建设发展的实施方案

  为加大我市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力度,促进住房建设发展, 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 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国发〔1998〕23号)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 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促进住宅建设发展的通知》(川府发〔1998〕77号)的精神,结合我市实 际,就加快我市住房制度改革,制定本方案。
  一、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和目标
  (一)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在国家和省政府的统一政策目标指 导 下,充分考虑我市财政和单位的经济承受能力,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坚持国家、单位、个 人合理负担,坚持“新房新制度,老房老办法”,积极稳妥,综合配套,平稳过渡,逐步深 化。
  (二)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目标:停止住房实物分配,逐步实行住房分 配货币化,建立和完善以经济适用住房(含安居房、广厦房、解危解困房和集资合作建房, 下同)为主的多层次城镇住房供应体系,发展住房金融,培育、规范和开放住房二级市场,加 快住房商品化、社会化进程,逐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和我市市情的城镇 住房新体制。
  二、停止住房实物分配,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
  截止1998年12月31日,全市停止住房实物分配,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新建经济 适用住房原则上只售不租,住房货币分配包括职工工资中的住房消费含量、住房补贴和住房 公积金或住房补充公积金(即实行提高单位为职工缴存住房公积金的缴交系数的办法)等。 根据川府发〔1998〕77号文件精神,房价收入比(即本市一套建筑面积为60平方米的经济适 用 住房的平均价格与双职工家庭年平均工资之比)在4倍及其以下的泸县、合江县不执行住房 补贴,但可建立住房补充公积金制度,即对夫妇双方均未参加房改购房或集资建房,或参加 了房改购房、集资建房,但未达住房面积控制标准的职工,适当提高单位为职工缴存的住房 公积金缴交率,但单位住房公积金缴交率最高不得超过11%。房价收入比在4倍以上的市区(含市本级及江阳区、龙马潭区、纳溪区),在停止住房实物 分配后可实行住房补贴。
  (一)住房补贴或住房补充公积金发放范围:党政机关、公益性事业单位、其它事业 单位和企业。除公益性事业单位以外的其它事业单位和企业可根据自身实际,自主决定是否 实行住房补贴,但补贴标准不得高于党政机关和公益性事业单位补贴的最高标准。
  (二)住房补贴或住房补充公积金的发放对象:各单位在册职工和离退休职工中,夫 妇双方均未参加过房改购房(含安居房、广厦房、解危解困房,下同)和集资建房(含以商 品房方式购买,但实际享受有关税费减免、购房补助或土地优惠价格等具有集资建房性质的 商 品房下同),或虽参加了房改购房和集资建房,但住房面积未达到其住房面积控制标准的职工。
  (三)住房补贴或住房补充公积金的发放标准:住房补贴标准分别由市、县、区人民 政府根据当地经济适用住房的基准价格、职工工资、工龄、住房面积控制标准等因素测定, 每两年公布一次,经省政府批准后公布执行。
  (四)住房补贴或住房补充公积金资金来源:党政机关和公益性事业单位的 住房补贴 资金,主要从同级财政原有住房建设资金、房改统筹资金、单位公有住房出售收入和单位 自有资 金中划转解决;除公益性事业单位以外的其它事业单位和企业的住房补贴资金,主要从单位 现有住房建设资金、公益金、公有住房出售收入和其他自有资金中解决,不足部分经财政、 税务部门审核后,可在成本费用中列支。
  (五)住房补贴、住房补充公积金的管理和使用:住房补贴、住房补充公积金应按照 “统一帐户,分别记帐,集中管理,监督使用”的原则纳入政策性住房资金,由住房资金管 理中心实行专户管理。住房补充公积金、住房补贴专项用于住房消费。
  (六)在停止住房实物分配实行住房补贴或住房补充公积金后,职工购房资金的来源 主要有:职工工资、住房公积金、住房补充公积金、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以及住房补 贴等。
  (七)住房补贴或住房补充公积金的发放方式:坚持“新人新制度、老人老办法”, 一次性发放和按月发放相结合。
  三、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建立新的住房供应体系
  (一)停止住房实物分配后,要尽快建立新的住房供应体系。根据国发〔1998〕23号 , 川府发〔1998〕77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我市新的住房供应体系划分为三个层次:高 收 入家庭购买、租住商品住房,房价和房租受市场调节;中低收入家庭购买经济适用住房;最 低收入家庭租住由政府提供的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廉租住房。职工家庭收入线依据职工家庭 工资、住房面积标准、住房价格和房价收入比等因素测定。近期内,我市职工家庭收入线可 按以下房价收入比测定:高收入家庭为4倍及其以下,中低收入家庭为4倍以上, 最低收入 家庭可按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的标准测定。各级人民政府要根据新的住房供应体系的要求, 按照上述原则认真测算,搞好本地区职工家庭收入线的划分工作。职工家庭年均工资暂以县 以上统计部门公布的上年职工年平均工资乘以2计算,条件成熟时再过渡到以家庭总收入计 算。各级人民政府要建立中低收入和最低收入家庭登记制度,尽快建立新的住房供应体系。
  (二)做好廉租住房的建设和租赁管理工作。廉租住房是指具有社会保障性质,不以 盈利为目的的住房,主要从腾空的现有公房中解决,也可由市、县、区政府责成房地产管理 部门组织兴建。廉租住房的建设用地以行政划拨方式供应;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应采取财 政支持、税费减免、给与开发单位开发性补偿和允许在10%以下的腾空房中收取市场租金予 以补贴及利用住房公积金增值部分等措施,扶持廉租住房建设。廉租住房租金实行政府定价 ,向最低收入职工家庭中的无房户出租。当职工家庭收入提高后,超过租住标准或另有住房 后,承租人应迁出廉租住房或按成本租金、或市场租金租住。新建的廉租住房应严格控制设 计标准,每户平均建筑面积不得超过60平方米。要严格控制廉租住房建设成本,其成本由征 地和拆迁补偿费、勘察设计费和前期工程费、建安工程费、1%的管理费、 贷款利息等因素 构成。
  (三)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租住廉租住房实行申请和审批制度,具体办法由县以上人 民政府制定。县级以上住房委员会办公室和房管部门应在当地政府领导下,尽快进 行职工家庭住房普查,并建立职工家庭住房档案。
  四、做好原有房改政策与本方案的衔接工作,实现房改政策的平稳过渡
  要围绕国家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总目标和基本原则,因地制宜、综合配套、实现房改 新老政策的平稳过渡,加快我市住房新体制的建立。
  (一)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以后,职工个人和单位住房公积金 的缴交率不得低于5%, 有条件的单位在政府规定的幅度内,经住房委员会批准可在此基础 上适当提高。要进一步提高住房公积金的归集率,我市行政、财政全额拨款的单位, 1999 年住房公积金归集率应达到100%,财政定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应达到90%以上, 企业和企业 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应达到60%以上。今后年度住房公积金归集目标任务由市政府下达市住房 委员会和各县区政府,纳入政府目标进行考核。要在提高住房公积金归集率基础上,努力 提高住房公积金的使用率,各县区的住房公积金使用率原则上应达到归集总额的60%以 上。同时,要建立和完善职工个人住房公积金帐户和个人查询系统,实行住房公积金的电算 化管理,不断完善房委会、财政、审计及个人对住房公积金的监督制度。
  (二)加大租金改革力度。要在职工家庭合理住房支出范围内,加大租金改革力度, 促进房屋租售价格的协调和职工住房消费观念的改变。到2000年,公有住房租金原则上达到 双职工家庭平均工资的10%。房租支出超过双职工家庭平均工资15%的部分,可用个人缴存 的住房公积金支付。未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的企业和除公益性事业单位以外的其它事业单位 ,经住房委员会办公室审查批准,公有住房提租幅度可适当减小,确有困难的可暂缓提租。 各地要保留足够的公有住房供最低收入家庭租赁,要对其他腾空旧住房继续推行缴纳租赁保 证金、实行新租的制度。对家庭确有困难的职工和民政部门确定的社会救济对象、非在职优 抚对象及执行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线的职工,其房租按《四川省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方案》 (川府发〔1995〕180号)、《泸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泸州市1998年城镇住房制度改革有关问 题通知》(泸市府发〔1998〕141号)文件规定实行减、免、补的政策。
  (三)积极出售公有住房。对目前凡应按房改政策出售的现有公有住房而未出售的, 原则上在2000年内要出售完毕。凡在2000年内出售的住房按届时的房改售房成本价出售,取 消一次性付款折扣。2001年起,房改成本价要逐步与经济适用住房价格并轨。凡本单位公 有住房被外单位人员租住(占用)的,产权单位应负责收回或按被占住房同区位市场价出售 给租住(占用)人。
  (四)按房改政策购买的部分产权住房未转换为全产权的,在2000年内原则上均应转换为全产 权。凡2000年内转换产权的,可按当年度房改售房成本价计补房款;2001年起转换 为全产权的按届时的经济适用住房价格(含公摊面积,下同)补足房款,职工所购部分产权 住房未转换为全部产权的,不得上市交易;在发生继承时,按届时的经济适用住房价格补足 房价款。各单位不得以任何违背房改政策的理由拒绝职工完善全产权。
  (五)加大清房力度,规范住房行为。凡两处以上购、占房的,均应 严格按省委办 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清理纠正党政机关干部违反规定建房住房等问题的实施办法》( 川委办〔1996〕58 号)的规定退出多购、占的住房。对因区划调整等原因退出有困难的, 暂可一处购买一处租住,但在2000年内必须过渡到按成本租金交纳房租。超标准两处以上购 、占或一处购买一处租赁的房改房不得上市交易。
  (六)各级党政机关和企业、事业单位,在本方案确定的停止实物分配住房日期以前经批准, 并于1998年底前开工、1999年底竣工交付使用的住房,允许各单位按原有的房改政策规定向 职工出售。政府组织并已列入在建的统建房、安居房、广厦房和解危解困房,应在1999年内 逐步与经济适用住房并轨。
  (七)继续做好未实行住房补贴或住房补充公积金的企业和除公益性事业单位以外的 其它事业单位的集资建房的审批、建设和管理工作。各单位集资建房应在符合城市规划的前 提下,立足于在原取得的土地使用权的土地上进行,土地的费用可部分或全部计入建房成本 。对参加集资建房的职工,单位可适当给予优惠,但职工个人的实际支出不得低于当地住房 分配货币化后个人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的负担比例。职工集资建房,由职工所在单位组织实施 ;对集资建房项目,计划、建设、税务等部门要继续贯彻落实优惠扶持政策。
  五、发展住房金融,提高个人购房支付能力
  各级政府要按照《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国务院第 262号令)的规定,坚持“房委 会决策,中心运作, 银行专户,财政监督”的原则,对住房资金加强管理,完善管理办法 。各级住房委员会应组织资金管理中心和银行尽快出台利用住房公积金和住房补贴资金向职 工发放住房抵押贷款或组合贷款的办法,报同级政府审批实施。各商业银行要按照中国人民 银行《个人住房贷款管理办法》的规定,以及各商业银行总行的有关规定,制定个人购买商 品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贷款办法,努力提高个人购房支付能力,促进住房消费。
  六、培育和规范住房交易市场,加快住房商品化进程
  为实现职工已购公有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的有序、合理流通,根据国发〔1998〕23号、 川府发〔1998〕77号、省政府第130号令和《泸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泸州市职工已购公有 住 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上市出售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泸市府发〔2000〕22号)文件精神,结 合实际,以规范住房交易市场为手段,以鼓励住房正常流通促进住房消费为目的,以合理划 分国家、单位和个人利益为原则,允许已购公有住房、经济适用住房上市出售。各县区 政府要加快建立职工住房档案,清理纠正违规住房,尽快拟定开放已购公有住房和经济适用 住房上市交易的管理办法,经市政府审核,报省政府批准后实施。要大力改进工作作风,切 实简化交易手续和办事程序,提高服务质量。
  七、改革现行住房管理体制,大力发展物业管理
  为适应住房新体制的建立,要加快住房管理体制的改革,将目前以国家统管、单位自 管为主的体制逐步转为业主自治和与物业管理企业相结合的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的物业 管理体制。房地产部门要抓紧制定物业管理办法,加强城市住宅小区、非小区住宅的已购公 有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售后的物业管理。对住房售后的维修管理,要建立房屋共用部位、共 用设施的维修基金,建立健全业主对维修基金的管理和使用的监督制度。各地要大力发展多 种形式社会化、专业化的物业管理企业,规范其经营行为和服务收费,要通过多种渠道解决 管理经费来源,减轻住户负担。物业管理要引入竞争机制,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
  八、加强领导,健全机构,推进住房制度改革
  (一)加快住房制度改革和住房建设是各级人民政府的重要职责,各级人民政府要加 强领导,按川府发〔1995〕 180 号、《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泸州市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 实 施方案批复》(川府函〔1996〕100号)、川府发〔1998〕77号文件规定, 健全工作机构, 理顺管理体制,全面规划,统筹安排,保证各项房改政策的顺利实施。
  (二)市住房委员会办公室要在认真调查测算的基础上结合泸州市的实际,抓紧制定 好《泸州市职工住房分配货币化实施办法》、《泸州市市级机关职工住房补贴实施细则》, 尽快报市住房委员会、市政府讨论后上报省政府批准后实施。各县区应根据本地的实际, 抓紧制定本县区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和职工住房分配货币化实施细则 ,以及其他相关的配套文件,经市政府审核,报省政府批准后实施。
  (三)企业住房新体制的建立,应坚持因地制宜、形式多样、方案自选、民主决策的 原则。有条件的企业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可结合经营机制转换和劳动工资制度改革, 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把住房开发、建设、分配、管理和维修服务等社会职能分离出去。
  (四)严肃房改纪律,加强监督检查。各县区的住房分配货币化实施办法须经市 政府审核报省政府批准后施行。对违反省市政府统一政策、继续实行无偿实物分配住房、低 价或变相低价出售公有住房、少计住房面积、降低等级出售公有住房、用低于市场价处理超 标准住房、擅自扩大住房面积标准、变相增加住房补贴或住房补充公积金、拒不将公有住房 出售收入上缴住房资金管理机构而挪作他用、以及多处占房、公房私租、牟取暴利等违纪行 为,各级监察、房改部门要严肃查处,情节严重的由纪检监察部门给予党纪、政纪处分,触 犯刑律的,必须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五)本方案从发布之日起施行,凡原有关规定与本方案不一致的,以本方案为准。 本方案由泸州市住房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解释。

附:1.泸州市职工住房分配货币化实施办法

2.泸州市市级机关职工住房补贴实施细则

3.单位住房补贴(补充公积金)申办程序

附件一:

泸州市职工住房分配货币化实施办法

  第一条 为加大住房制度改革力度,提高职工的购房支付能力,改善职工住房条件, 促进住房新体制的建立 ,从根本上解决职工住房问题,依据《泸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城 镇住房制度改革促进住宅建设发展的实施方案》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 本实施办法适用于泸州市辖区城镇范围内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中夫妇双方均未 享受过房改购房或集资建房,以及虽享受过房改购房或集资建房,但住房面积未达到其住房 面积控制标准的职工。
  第三条 本实施办法适用范围内的职工住房分配货币化,采取发放住房补贴或住房补充 公积金的方式。今后职工购买自住住房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工资中的住房消费含量,住房补 贴或住房补充公积金、住房公积金,住房抵押贷款等。
  第四条 住房补贴或住房补充公积金,以职工住房面积控制标准、职工工龄和工资以及 政府公布各年度经济适用住房基准价格为计算依据。
  一、职工住房面积控制标准为:
  1.公务员:一般干部85平方米;科级干部95平方米;县(处)级干部105平方米;地( 厅)级干部125平方米。
  2.各级党政机关工勤人员:普通工人和中级及中级以下的技工85平方米;高级工和 任职在15年以下的技师95平方米;高级技师和任职在15年以上(含)的技师105平方米。
  3.事业单位聘任的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和职员:初级以下(含)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和 五 级以下(含)职员85平方米;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和四级职员95平方米;副高级专业技术 职务人员、累计评聘年限在15年以上(含)的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和三级职员105平方米 ;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累计评聘年限在15年以上(含)的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和 二级职员125平方米。
  4.企业单位可参照上述标准执行,也可根据自身实际确定适合单位住房情况的住房面积控制 标准,但不得超过上述标准的最高标准。
  5.离休干部可在相应职级标准上增加15平方米。
  以上标准只作计算职工住房补贴面积标准或住房补充公积金的面积标准,已参加房改购 房的职工,不得因住房补贴控制面积标准的调整而要求改变其已购住房的计价和要求计退购 房款。 
  二、 已参加房改购房或集资建房但面积未达标的职工,根据其未达标面积占住房面积 控制标准的比例(即住房未达标比例)核定住房补贴或住房补充公积金。
  住房未达标比例=(职工住房面积控制标准-已购房面积)÷职工住房面积控制标准×10 0%
  第五条 实施住房补贴或住房补充公积金,坚持以按劳分
配为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坚持国家、单位、个人合理负担,充分考虑各级财政承受能 力,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坚持“新人新制度,老人老办法”,一次性发放和按月发放相结合。
职工1998年12月31日前工作年限的住房补贴或住房补充公积金由职工所在单位一次性发 放;1999年1月1日后工作年限的住房补贴或住房补充公积金由职工所在单位按月发放。
  一、住房补贴的计算和发放:
  1.职工一次性的住房补贴=[职工1998年工资总额×1999年度住房补贴系数×职工199 8年(含)前工龄+1999年度工龄补贴额×职工1995年(含)前工龄×职工住房面积控制标 准]×住房未达标比例
住房补贴系数=[(每平方米经济适用住房基准价格÷2-上年职工年平均工资×4÷60) ×职工平均住房面积控制标准]÷(上年职工平均工资×32年)×贴现系数(1999年贴现系 数为1.24)
1999年度工龄补贴额= 1999年经济适用住房基准价格×本年度房改售房工龄折扣率
工龄折扣率=年工龄折扣÷每平方米房改成本价 ×100%
  2.职工月住房补贴=职工月工资总额×住房补贴系数×住房未达标比例
  二、住房补充公积金的计算和发放
  住房补充公积金缴交系数=经济适用住房基准价格×60×(1-个人住房合理负担比例 )÷(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2×32)其中,个人住房合理负担比例不得低于50%。
  职工一次性的住房补充公积金=职工1998年工资总额×住房补充公积金缴交系数×职工 1998年(含)前的工龄×住房未达标比例职工月住房补充公积金=职工月工资总额×住房补充公积金缴交系数×未达标比例
  第六条 职工因职务、职称和相应的住房面积控制标准发生变动的,从变动的次月起, 可按新任职务职称应享受的住房面积控制标准,按月计发住房补贴或住房补充公积金。
  第七条 各单位住房分配货币化方案须报房委办审批后执行。职工已享受房改购房、集 资建房,但其住房面积未达标的,或职工未享受房改购房、集资建房的,由职工所在单位出 具证明,所在地住房委员会办公室审查确认其应享受的住房补贴或住房补充公积金。凡单位 组织职工集资,通过开发商建设住房的,所建房屋均由纪检、监察、审计部门审查认定是否 减免了有关税费、用地优惠,单位是否注入资金等后,再确认其该单位职工是否可享受住房 补贴。
  第八条 享受住房补贴或住房补充公积金的单身职工组成家庭后,其配偶方原已参加房 改 购房、集资建房,或领取住房补贴、住房补充公积金的,应退出除购房当年应享受的工 龄补贴 和未住足住房面积控制标准应享受的住房补贴或住房补充公积金外的其余住房补贴或住房补 充公积金。
  第九条 职工住房补贴系数或住房补充公积金缴交系数分别由市、县、区住房委员会办 公室会同财政部门定期测定报市政府审核,并报省政府批准后公布执行。
  第十条 住房补贴或住房补充公积金来源,首先从公有住房出售收入和可支配的单位预算外 资金中划转,不足部分按以下办法解决:
  (1)党政机关由同级财政预算解决;
  (2)公益性的事业单位,由同级财政按拨款比例解决;
  (3)其他事业单位自行解决;
  (4)企业可列成本(列入成本的核定办法市财政局制定)。
  第十条 住房补贴或住房补充公积金由单位负责为职工申报。单位为职工申报住房补贴或住 房补充公积金时应出具有关证明材料,经市、县、区住房委员会办公室审查确认后, 向住房资金管理机构申报。住房资金管理机构根据单位的申报材料测算、编制并批复住房补 贴或住房补充公积金当年收支计划。属党政机关和公益性事业单位的收支计划,经财政部门 审核后作为预算安排的依据。
  第十二条 住房补贴或住房补充公积金应按照“统一帐户、分别记帐、集中管理、监督 使用”的原则,由各级住房资金管理机构进行管理。
  住房资金管理机构应开设职工个人住房补贴专户或住房公积金专户,并分单位建立职工 住房补贴或住房补充公积金明细帐。实施住房补充公积金的,应将住房补充公积金记入职工 住房公积金帐户。各级财政和各单位应及时将职工住房补贴或住房补充公积金划入各级住房 资金管理机构,再由资金管理机构分配到职工个人住房补贴帐户或住房公积金帐户,并确保 资金按时足额到位。
  住房补贴或住房补充公积金的筹集和划款、拨付、支取办法由房委会办公室会同资金管 理部门另行制定。
职工住房补贴资金专户单独核算,不得与住房公积金(补充公积金)专户混淆。
  第十三条 住房补贴或住房补充公积金的贷款和结算业务
经各级住房委员会授权,各级住房资金管理机构委托指定的商业银行办理住房补贴或住房补 充公积金的金融业务。各级住房资金管理机构与承办商业银行应明确委托与被委托关系,完 善委托协议。
  1.住房补贴或住房补充公积金按照住房公积金存款利率计息。
  2.各级住房资金管理机构可安排部分住房补贴或住房补充公积金,用于向职工个人发 放购建自住住房贷款,但严禁贷款给单位和房地产开发企业建房或挪作他用。
  3.住房补贴或住房补充公积金应建立职工个人查询制度,并发放《住房补贴缴存手册 》《住房公积金缴存手册》(住房补充公积金缴存手册),以方便职工查询和对帐。  
  第十四条 享受住房补贴或住房补充公积金的职工,在享受住房补贴或住房补充公积金 期间工作调动的,从调动的次月起,调出单位停止计发住房补贴或住房补充公积金,其积累 的住房补贴或住房补充公积金,随职工转入新的工作单位该职工个人住房补贴或住房公积金 帐户,并由调入单位继续计发住房补贴或住房补充公积金,调入单位不负责计发原工作单位 应计发的住房补贴或住房补充公积金;职工若在调入单位重新参加集资建房的,其住房补贴 或住房补充公积金由调入单位收回,计入单位住房基金帐户。
  第十五条 职工在领取住房补贴或住房补充公积金期间被辞退,或被开除公职,或自动 离职的,从离开单位次月起停止领取住房补贴或住房补充公积金,其帐户封存,积累的住房 补贴或住房补充公积金专项用于住房消费,按有关规定支取。
  第十六条 住房补贴或住房补充公积金的支取和申报
  (一)职工在购买、自建、大修理自住住房或按市场租金租住住房需要支用住房补贴和住房补 充公积金时,应向住房资金管理机构提出书面申请,按规定程序办理有关手续,具体 办法由住房资金管理机构另行制定。
  (二)经职工本人同意履行一定的法律手续,其住房补贴或住房补充公积金可由其家庭 直系亲属或亲朋好友在购房、自建、大修理住房或租住住房时支用。
  第十七条 在实行住房补贴或住房补充公积金时,应建立动态和规范的住房档案。
  第十八条 住房补贴或住房补充公积金归职工所有,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 侵占。
  第十九条 职工积累的住房补贴或住房补充公积金本息不计入个人所得税的税基。
  第二十条 任何单位、部门不得挪用住房补贴或住房补充公积金,挪用住房补贴或住房 补充公积金的,除限期如数退还外,对挪用单位和当事人要给予经济处罚并追究纪律责任, 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一条 各地的经济适用住房基准价格分别由市、县人民政府建设、物价等部门负 责测定,由市政府公布实施。
  第二十二条 各县、区人民政府须根据本办法,在认真测算的基础上,结合经济发展水 平制定住房货币化分配实施细则,经市政府审核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二十三条 本实施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市属及驻泸企业单位和除公益性事业单位 以外的其他事业单位的具体实施时间自定。
  第二十四条 本实施办法由泸州市住房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解释。
 

附件二:
泸州市市级机关职工住房补贴实施细则

  第一条 根据《泸州市职工住房分配货币化实施办法》,结合市级机关的实际情况制定 本细则。
  第二条 本细则适用于泸州市市级党政机关、公益性事业单位中和其他事业单位中夫妇 双方均未享受房改购房或集资建房,以及虽享受过房改购房或集资建房,但住房面积未达控 制标准的职工。
  第三条 计算职工的住房补贴,以住房面积控制标准、职工工龄和工资 ,以及各年度 市政府公布的经济适用住房基准价格为计算依据。
  一、职工住房面积控制标准为:
  1.公务员:一般干部85平方米;科级干部95平方米;县(处)级干部105平方米;地( 厅)级干部125平方米。
  2.各级党政机关工勤人员:普通工人和中级及中级以下的技工85平方米;高级工和 任职在15年以下的技师95平方米;高级技师和任职在15年以上(含)的技师105平方米。
  3.事业单位聘任的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和职员:初级以下(含)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和五 级以下(含)职员85平方米;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和四级职员95平方米;副高级专业技术 职务人员、累计评聘年限在15年以上(含)的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和三级职员105平方米 ;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累计评聘年限在15年以上(含)的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和 二级职员125平方米。
  4.离休干部可在相应职级标准上增加15平方米。
  以上标准只作计算职工住房补贴的面积标准。  
  二、 已参加房改购房或集资建房面积未达标的职工,根据其未达标面积占住房面积控 制标准的比例(即未达标比例)核定住房补贴。
  住房未达标比例=(职工住房面积控制标准-已购房面积)÷职工住房面积控制标准×100%
  第四条 职工1998年底前工作年限的住房补贴由职工所在单位一次性发放,1999年1月1日后 工作年限的住房补贴由职工所在单位按月发放。
  1.职工一次性住房补贴=[职工1998年工资总额×0.05(住房补贴系数)×职工1998 年(含)前工龄+3.76(工龄补贴额)×职工1995年(含)前工龄×职工住房面积控制标准 ]×住房未达标比例
  2.职工月住房补贴=职工月工资总额×当年住房补贴系数×住房未达标比例
  第五条 各单位住房补贴方案,须报市住房委员会办公室审批后执行。
  职工已享受房改购房、集资建房但其住房面积未达标的,或职工未享受房改购房、集资 建房的,由职工所在单位出具证明,经市住房委员会办公室审查,确认其应享受的住房补贴 。
  第六条 享受住房补贴的单身职工组成家庭后,若其配偶方原已参加房改房、集资建房,领 取住房补贴的,应退出除购房当年应享受的工龄补贴和未住足住房面积控制标准应享受 的住房补贴外的其余住房补贴。
  第七条 住房补贴系数由市住房委员会办公室定期测定,由市财政局核定并报市政府公布执 行。
职工住房补贴随职务职称变化和住房面积控制标准的调整而调整。
  第八条 住房补贴资金来源,首先从公有住房出售收入和可支配的单位预算外资金中划转, 不足部分按以下办法解决:
  (1)党政机关由同级财政预算解决;
  (2)公益性的事业单位,由同级财政按拨款比例解决;
  (3)其他事业单位自行解决。
  第九条 住房补贴由单位负责为职工申报。单位为职工申报住房补贴时应出具有关证明 材料,经市住房委员会办公室审查确认后,向市住房资金管理中心申报。市住房资金管理中 心根据单位的申报材料测算并编制住房补贴当年计划,经市财政局审核后作为预算安排的依 据。
  市住房资金管理中心须开设职工个人住房补贴专户,并分单位建立职工住房补贴明细帐 。市财政部门安排的住房补贴,直接拨付到市住房资金管理中心,再由市住房资金管理中心 分配到职工个人住房补贴帐户。职工住房补贴资金专户单独核算,不得与住房公积金专户混 淆。
  第十条 享受住房补贴的职工,在享受住房补贴期内工作调动的,调出单位从调出的次 月起停止计发住房补贴,其积累的住房补贴随职工调动转入新的工作单位该职工个人住房补 贴帐户,并由调入单位继续计发住房补贴,但调入单位不负责计发原工作单位应计发的住房 补贴。职工若在调入单位重新参加集资建房的,其住房补贴由调入单位收回,计入单位住房 基金帐户。
  第十一条 职工在领取住房补贴期间被辞退,或被开除公职,或自动离职的,从离开单 位次月起停止领取住房补贴,其积累的住房补贴按有关规定支取。
  第十二条 单位计付给职工的住房补贴一次性或按月存入职工个人住房补贴帐户,由市 住房资金管理中心负责管理,主要用于职工购买住房、大修理住房和租住住房的房租支出。
  第十三条 住房补贴的支取和申报
  (一)、职工在购买、自建、大修理自住住房或租住住房需要支用住房补贴时,应向市 住房资金管理中心提出书面申请,按规定程序办理有关手续,具体办法由市住房资金管理中 心另行制定。
  (二)、经职工本人同意并履行一定的法律手续,其住房补贴可由其家庭直系亲属或亲 朋好友在购房、自建、大修理住房或租住住房时支用。
  第十四条 经济适用住房基准价格由市建设、市物价等部门共同测定,由市政府公布实 施。
  第十五条 本细则自公布之日起施行,由泸州市住房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解释并组织实施 。

附件三:
单位住房补贴(补充公积金)
申  办  程  序
  一、向所在地房委办报送住房补贴或补充公积金方案(机关、公益性事业单位只需提出申请 ,下同)。
  二、根据批复的方案向所在地房委办报送全市统一的《泸州市职工住房补贴或补充公积金申 报表》(必须由个人签字)、《泸州市职工住房补贴(补充公积金)审批表》
  三、凭所在地房委办审批的审批表到所在地财政局办理最终审批(除机关、公益性事业单位 外,以所在地房委办的审批为最终审批)。
  四、凭最终审批的《泸州市职工住房补贴(补充公积金)审批表》到所在地住房资金管理中 心办理职工住房补贴(补充公积金)划入 帐户手续。
  注:凡单位调动人员需享受住房补贴的,或享受住房补贴的职工工资发生变化的均 应按二、三、四条程序办理住房补贴(补充公积金)手续。


上市公司股东发行可交换公司债券试行规定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证监会公告 [2008]41号-上市公司股东发行可交换公司债券试行规定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

[2008]41号


为规范上市公司股东发行可交换公司债券行为,根据《公司债券发行试点办法》(证监会令第49号),我会制定了《上市公司股东发行可交换公司债券试行规定》,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二○○八年十月十七日





上市公司股东发行可交换公司债券试行规定




为规范上市公司股东发行可交换公司债券的行为,根据《公司债券发行试点办法》,就有关事项规定如下:

一、持有上市公司股份的股东,可以经保荐人保荐,向中国证监会申请发行可交换公司债券。

可交换公司债券是指上市公司的股东依法发行、在一定期限内依据约定的条件可以交换成该股东所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的公司债券。

二、申请发行可交换公司债券,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申请人应当是符合《公司法》、《证券法》规定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

(二)公司组织机构健全,运行良好,内部控制制度不存在重大缺陷;

(三)公司最近一期末的净资产额不少于人民币3亿元;

(四)公司最近3个会计年度实现的年均可分配利润不少于公司债券一年的利息;

(五)本次发行后累计公司债券余额不超过最近一期末净资产额的40%;

(六)本次发行债券的金额不超过预备用于交换的股票按募集说明书公告日前20个交易日均价计算的市值的70%,且应当将预备用于交换的股票设定为本次发行的公司债券的担保物;

(七)经资信评级机构评级,债券信用级别良好;

(八)不存在《公司债券发行试点办法》第八条规定的不得发行公司债券的情形。

三、预备用于交换的上市公司股票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该上市公司最近一期末的净资产不低于人民币15亿元,或者最近3个会计年度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不低于6%。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与扣除前的净利润相比,以低者作为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的计算依据;

(二)用于交换的股票在提出发行申请时应当为无限售条件股份,且股东在约定的换股期间转让该部分股票不违反其对上市公司或者其他股东的承诺;

(三)用于交换的股票在本次可交换公司债券发行前,不存在被查封、扣押、冻结等财产权利被限制的情形,也不存在权属争议或者依法不得转让或设定担保的其他情形。

四、可交换公司债券的期限最短为一年,最长为6年,面值每张人民币100元,发行价格由上市公司股东和保荐人通过市场询价确定。

募集说明书可以约定赎回条款,规定上市公司股东可以按事先约定的条件和价格赎回尚未换股的可交换公司债券。

募集说明书可以约定回售条款,规定债券持有人可以按事先约定的条件和价格将所持债券回售给上市公司股东。

五、可交换公司债券自发行结束之日起12个月后方可交换为预备交换的股票,债券持有人对交换股票或者不交换股票有选择权。

公司债券交换为每股股份的价格应当不低于公告募集说明书日前2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均价和前一个交易日的均价。募集说明书应当事先约定交换价格及其调整、修正原则。若调整或修正交换价格,将造成预备用于交换的股票数量少于未偿还可交换公司债券全部换股所需股票的,公司必须事先补充提供预备用于交换的股票,并就该等股票设定担保,办理相关登记手续。

六、可交换公司债券的发行程序,按照《公司债券发行试点办法》第三章的规定办理。

债券受托管理和债券持有人权益保护事项,按照《公司债券发行试点办法》第四章的规定办理。

可交换公司债券的信用评级事项,按照《公司债券发行试点办法》第二章第十条的规定办理。

除用预备交换的股票设定担保外,发行人为本次发行的公司债券另行提供担保的,按照《公司债券发行试点办法》第二章第十一条的规定办理。

七、预备用于交换的股票及其孳息(包括资本公积转增股本、送股、分红、派息等),是本次发行可交换公司债券的担保物,用于对债券持有人交换股份和本期债券本息偿付提供担保。

在可交换公司债券发行前,公司债券受托管理人应当与上市公司股东就预备用于交换的股票签订担保合同,按照证券登记结算机构的业务规则设定担保,办理相关登记手续,将其专户存放,并取得担保权利证明文件。

当债券持有人按照约定条件交换股份时,从作为担保物的股票中提取相应数额用于支付;债券持有人部分或者全部未选择换股且上市公司股东到期未能清偿债务时,作为担保物的股票及其孳息处分所得的价款优先用于清偿对债券持有人的负债。

八、可交换公司债券持有人申请换股的,应当通过其托管证券公司向证券交易所发出换股指令,指令视同为债券受托管理人与发行人认可的解除担保指令。

九、申请发行可交换公司债券,应当按照本规定的要求编制申请文件,按照《证券法》的规定持续公开信息。编制募集说明书除应参照《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3号——公开发行公司债券募集说明书》(证监发行字[2007]224号)外,还应参照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说明书摘要的有关要求披露上市公司的重要信息。

十、拥有上市公司控制权的股东发行可交换公司债券的,应当合理确定发行方案,不得通过本次发行直接将控制权转让给他人。持有可交换公司债券的投资者因行使换股权利增持上市公司股份的,或者因持有可交换公司债券的投资者行使换股权利导致拥有上市公司控制权的股东发生变化的,相关当事人应当履行《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证监会令第35号)规定的义务。

十一、可交换公司债券的上市交易、换股、回售、赎回、登记结算等事项,按照证券交易所和证券登记结算机构的有关规定办理。

十二、本规定未尽事项,按照中国证监会的其他有关规定办理。

十三、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附录:发行可交换公司债券申请文件目录



附录:发行可交换公司债券申请文件目录

一、相关责任人签署的募集说明书;

二、保荐人出具的发行保荐书;

三、发行人关于就预备用于交换的股票在证券登记结算机构设定担保并办理相关登记手续的承诺;

四、评级机构出具的债券资信评级报告;

五、公司债券受托管理协议和公司债券持有人会议规则;

六、本期债券担保合同(如有)、抵押财产的资产评估文件(如有);

七、其他重要文件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